隐性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常常被称为“隐性能力”,因为它并不容易被直接观察或测量。
定义与特征
隐性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思维能力:在已有概念基础上,对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能力。
- 逻辑思维能力:按照逻辑规律,对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能力。
- 理解能力: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图像所表达的意思的能力。
- 判断能力: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存在所具有的属性,做出判断的能力。
- 决断能力: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对要采取的行动做出决定的能力。
-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时,提出新见解、想出新办法的能力。
- 创新能力:提出新见解、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的能力。
- 筹划能力:为实现某个目标,行动之前安排周密而正确的行动计划的能力。
- 开发能力:把一个未曾实现过的设想、打算,通过实践活动使之得以实现的能力。
- 人事能力:处理人员之间心理活动的能力。
- 交际性活动能力:为实现某个目标,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活动的能力。
- 表达能力:通过文字、语言和图像,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对方的能力。
- 谈判能力:利益双方进行面对面地交谈,在维护本方利益的前提下,使矛盾得以解决的能力。
- 协调能力:利用交流沟通的方法,化解双方矛盾的能力。
- 领导性活动能力:率领和引导员工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能力。
- 组织能力:安排分散的人和事,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能力。
- 统率能力:统辖率领员工的能力。
- 控制能力:掌握下属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能力。
培训与发展
尽管隐性能力可以通过培训获得提升,但其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显性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快速习得,但对于那些具有较强隐性能力的人来说,他们的进步速度会更快。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一定的隐性能力时,他才能具备完成创造性工作的条件。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发展和创新,他们需要挖掘每个员工的隐性能力,并为其提供发挥的空间。
测评方法
员工的隐性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包括考试、观察以及实际操作等方法。
参考资料北京职教试点“隐性能力”培养.教育部网站.2024-10-22
隐性能力与显性能力.简书.2024-10-22
隐性能力.MBA智库百科.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