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牛

杨小牛,男,1973年9月出生,泰顺县人。杨小牛研究员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凝聚态物理为主攻学术方向,主要致力于高分子摩擦学耐磨材料、先进聚氨材料和聚合物光电材料与器件等方向的研究。

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95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学士

2000年12月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德国德累斯顿高分子研究所访问研究。

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荷兰爱因霍温科技大学/荷兰聚合物研究所做博士后和研究助理工作。

2005年10月作为“百人计划”候选人应聘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被授予第七届“吉林青年五四奖章”,获2009-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获第六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

2011年12月至2014年01月任长春应化所所长助理,2014年01月至2019年05月任长春应化所副所长,2015年07月至2019年05月任长春应化所党委副书记。

2019年05月至2020年03月任长春应化所所长。2020年3月起,兼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院长。

2023年1月起,担任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职务任免

2019年7月19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新一届领导班子宣布大会举行。中科院长春分院副院长刘晓冰主持会议并宣读了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的任免通知。任命杨小牛同志任长春应化所所长,免去长春应化所党委副书记职务。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凝聚态物理,以及高分子摩擦材料、先进聚氨酯材料和聚合物光电材料与器件等方向的研究。主持了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课题、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项目、重大国际合作专项,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重点部署项目,地方政府或企业委托研究项目等。在Adv Mater、Macromolecule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他人正面引用4100余次;受Wiley-VCH邀请,组织全球17位著名科学家主编题为《Semiconducting Polymer Composites》的国际专著1部,2012年出版。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8件、获权31件。2014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获得奖项

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5年入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

2016年入选省委组织部第一批吉林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团队负责人),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创新团队奖(团队负责人)。

参考资料